薛林没说是感谢于支书的,她只是说邻居之间互相送点东西,这让马兰花心里轻松了很多。
马兰花笑着点了点头,拿出篮子的卤肉,刚放到自家盆里,门外就传来一阵脚步声。
接着就是几个孩子,跑进屋后,看着马兰花问道,“奶奶,这是啥味,咋那么香呢?我们是跟着香味找来的。”
听到孩子追问,马兰花不好意思的指了指薛林,“你……你……你薛林婶子送的卤肉。”说完,看着几个孩子埋怨,“你们几个真是够鼻子,这么远都能跟着香味找来?”
几个孩子,正是馋嘴的年纪,哪里听得进去马兰花的埋怨,扭头看着薛林问道,“薛婶子,你送的卤肉真香,能让我们品尝品尝吗?”
这几个孩子,都是于支书的心头肉,平时他宠孩子,大家有目共睹,反正卤肉送给他们了,说不定,几个孙子吃,比他自己吃还高兴!
于是,她就看着孩子点了点头,“当然了,你们都可以品尝,不够的话,再跟婶子一块去拿。”
听薛林吐口了,几个孩子笑着道谢,“薛婶子,谢谢你!”
谢完薛林,不约而同的看向于支书。
“吃吧!每个人少吃点,马上要吃晚饭了。”于支书看着几个孩子说道。
说句实话,于支书真没拿薛林当外人,要是换成村里其他人,他是绝不会当着外人面,答应孩子们吃人家东西。
听爷爷答应了,孩子们高兴的跑过去。
马兰花害怕其中一个孩子独吃,引发不必要的争执,她就用手撕着肉,每个孩子一人一份。
孩子们正吃的高兴,许翠莲进屋了,她端着饭菜,边走边吆喝,“你们吃完饭,都洗手了……赶快洗手去……”
抬头看到薛林,她就客气的说道,“薛林弟媳妇,这肉多贵呀?你让淼淼吃算了,还往这里拿啥?你看看俺这几个孩子,个个都像狼崽子……”
“好了,吃饭!”于支书打断了许翠莲。
于支书,宠几个孙子是出了名的,就算是孩子的妈,他也不允许当外人面数落孩子。
“于梁媳妇,你跟孩子也坐,咱们一起吃。”于支书客气说道。
马兰花一听,赶快接话过去,“对……对……他婶子……咱们一起吃……”说完,拽住薛林就往饭桌上拉。
薛林在家早吃饱了,她就客气的推开马兰花的手,“婶子,我在家吃过了,你们赶快吃。”
本来这个时候,薛林应该带着孩子离开,毕竟人家吃饭,坐在那里不好意思,但她还有事没说完,只好带着淼淼等会了。
薛林好奇的看了眼桌子,桌子上就一大盆炒白菜,一筐黑面窝窝头,清水稀饭,她以为支书家吃的多滋润呢?原来,跟比普通老百姓强了点,但也强不了多少。
农村人吃饭既简单又快,不到五分钟时间,一顿晚饭就快速解决了。
吃完饭,许翠莲洗刷去了,孩子们跑出去玩了,屋里就剩下于支书老两口了。
机会来了,薛林就找话题闲聊起来。
“于支书,听说咱们村,要从县里调来科技员是吗?”
“嗯,上级领导有这个想法,但是一直没落实。”于支书严肃回答。
“嗷?那大队部,我跟孩子也住不长了?”薛林失落的问道。
看薛林表情很失落,于支书安慰道,“不要怕,你们先住着,如果他们真来了,我再想其他办法。”说完,于支书就把烟卷点上了,边抽烟边思考问题。
“于支书,总难为你也不是办法,毕竟房子不是你的,要不这样吧?我不是分了些抚恤金吗?你帮我找个宅基地,我建两间房子算了。”薛斌诚恳的说道。
于支书诧异的看了眼薛林,真没想到,薛林魄力这么大,刚分家,就想另立门户了。
“建房子应该的,毕竟是自己的,以后再不担心被赶了。”一旁的马兰花接腔道。
薛林,“……”
说句实话,她建房子,就是想给孩子个安稳的家,不想再让孩子没安全感了。
于支书沉思一会,抬头看着薛林反问,“于梁媳妇,你又没菜地,你能建在哪里呀?”
村里人,想另立门户,都是在自家菜地建房,她又没分到菜地。看来,她想令立门户,只能求助于支书想办法了。
“于支书,你也知道我的情况,菜地,我是分不到,只能求您给我想想办法了?”薛林求情道。
于支书看了眼薛林,“于梁媳妇,你有看中的地方吗?”
薛林知道,平坦交通好的地方,都是名花有主的,就算他想要,也是批不下来。
但她发现了一个地方,不会有人跟她争抢,还非常的安静,于是她就看着于支书说道,“于支书,要不,我建在村东头的祠堂旁的空地上,你看行吗?”
祠堂旁?
于支书皱了皱眉头,说句实话,村里人,谁也不愿意跟祠堂做邻居,大家都有忌讳,所以,那片地一直空着。
“于梁媳妇,那里离村太远,又只有你一户人家,你又家里又没个男人,我觉得不是很安全?”
马兰花一听,也觉得跟祠堂做邻居不好,毕竟薛林是个女人,要是有啥害怕的,喊破喉咙也没人知道呀?
“于梁媳妇,你叔说的对,你一个女人带个孩子,我也觉得住那,也不是很好,要不,让你叔再给你重新选地方。”马兰花劝说道。
薛林知道,于支书老两口都是为她好,害怕她住哪里害怕。
但她一个寡妇,想要好的地方,猴年马月能批下来不好说了。她现在急需建房,再说了,她就就喜欢安静,因为她有神奇空间,这样不会被人发现。
“于支书,我知道你跟婶子都是为我好,但我已经想好了,只有去那里建房子,才能快速有个家。”
于支书仔细想了想,觉得薛林说的也有道理,村里其他地方不好分,还要社员投票举手通过,唯独这祠堂旁边的地,分给她,村里人不会有争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