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三月,正是春暖花开之际,可惜广府四季开花,也不觉十分新鲜,但贾府上上下下都很欢喜。
是因为二哥儿贾璴马上要到家了。
贾璴去了兵营一年整,回家之日甚少,连今年年初过年也没能回来,倒真是叫家人十分惦念的。
如今正巧要放假回家,也算是喜事一桩。
孟氏因着宝贝儿子要回来,早早叫人打扫院子,还叫厨房备下了好些吃食,好叫儿子回来过得书舒心一些。
这会儿,孟氏正带了几个小的在偏厅包饺子。
“饺子在北方也是团圆的意思,和我们那的馄饨差不多,如今也学学北方的习俗才好……”孟氏手巧,只看厨娘包了一会儿,便知手法,一小会儿便熟悉了,包的饺子十分好看。
贾絮儿和贾淼淼包的也不赖,只是慢了些,惜春却不怎么会,还有一个更小的理哥儿,因着年纪小,也凑了个数同女眷们包饺子。
其实就是闹着玩,一大家子亲香。
“哎……”孟氏看着包好的饺子,又去厨房看了新备下的一箩筐蚝,觉缺了些什么,眉头紧锁。
贾絮儿正带着两个小的摆包好的饺子,见了她这般模样,便笑问:“阿娘怎么了?”
“没甚么,只是家里头从老家带来的陈醋用完了,倒是失了一分意思——今儿的蚝我都瞧了,个头大又美,这个时节难得一见的,少了宜镇的醋,便是不美。”孟氏只摇头懊恼。
一旁帮忙的小理哥儿如今也懂事的很,他又是最崇拜二哥哥的,听他要回来,比谁都高兴,已经兴奋了一整日。
“大伯母,我家有!我娘也带了的,只是一直没拿,我记得很清楚!我帮您去问阿娘要一些来。”小理哥儿兴奋的说道。
原来,江南宜镇盛产陈醋,吃起来是又香又美,平日里一日三顿都且离不开醋,她们那边的人惯常吃的是这个,所以去哪都带些。
特别是生蚝,沾了秋油和陈醋,味道最鲜美,必然少不了的。
只是来的时日久,孟氏才去了厨房,知道少了醋,这才发愁。
见理哥儿这般说,孟氏才欣喜:“那好,绿雀抱着理哥儿去二奶奶那瞧瞧,若是有,要一些来也是。顺带瞧瞧今日二奶奶可好?替我告诉她今日给她备了爽口的菜,要是还是吐的厉害,晚上也不必来用饭了。”
绿雀点了头,正要抱着理哥儿去寻梁氏,理哥儿却昂首挺胸:“我自己走,绿雀姐姐牵着我。”
“好。”绿雀笑出了声,只牵着他的小胖手,慢悠悠的往隔壁院子去。
“理哥儿也大了,弟妹这时候再添个小的也算是正好,再添个儿子最好,弟妹已经有两个闺女了,再添一个弟弟,正是两双好字。”孟氏只看着小人儿去的背影,自顾自的说话,眼角眉梢却都是替梁氏又有孕的欢喜之意。
旁的不说,孟氏这话,正被站在絮儿一边的惜春听了去,心中却是一暖。
近日里,贾蓉夫妻二人来了,算来惜春正是他们二人的嫡亲姑姑,叫她那么个小人儿心里头有了些想法来。
可卿最是懂礼数的,虽然在贾府住下,可除了见孟氏之外,便日日都要来问惜春这个“长辈”姑姑的安。
这本是最寻常的,只是小惜春自此认清了一件事:她虽也姓贾,到底不是他家人。
可眼见着众人的反应,莫说梁氏,孟氏也从未把她当做外人的,这叫她近日里惴惴不安的心略有些松快。
“三妹妹发什么愣呢?”贾絮儿见她神情恍惚,便用胳膊肘子碰了碰她。
“奥……”惜春回过神来,笑道:“我正想干娘肚子里揣的是妹妹还是弟弟……”
贾絮儿其实也猜到了她这几日魂不守舍的内情,估计是因着可卿二人来,叫她想起自己身世一事,便有心宽慰:“放心啦,不论婶婶肚子里是哥儿还是姐儿,定然忘不了三妹妹的,像三妹妹这般人物,谁不喜爱?我阿娘也喜欢……”
孟氏点了她一下,也道:“你三妹妹不比你好?她最乖巧了,前日里她师傅还跟我夸她,画画很有天赋的……”
惜春被夸的闹了红脸儿,也不再思索那些破事,只和絮儿打闹成一团。
还是絮儿脑子转的极快,又问母亲:“阿娘,听说我未来大嫂嫂也有一手好丹青……是真的么?”
惜春听还有八卦,也支起了耳朵。
孟氏看着两个小人儿,虽然脸色喜气,却忍不住笑骂:“你们倒是消息灵通……可别往外胡说,还不曾过了八字,说出去对姑娘家名声不好。”
“我们嘴最严实了。”絮儿拍拍胸保证道。
孟氏脸上差不多能笑开花去。
实在是家里最近喜事太多,她怎么能不欢喜?
这日子呀,过得是愈发有滋味了。
……
贾絮儿看着乐不可支的母亲,也很欢喜的。
细细数来,近日里真全都是好事发生。
一是宁国府那边传了消息,正着手摘牌匾一事。
不得不说,尤氏这回,还是给了他家一个惊喜,竟能成功劝说贾珍办好此事。
本来他家挂着国公府的牌子,便是僭越,圣上体恤才不曾追究,如今见他府上觉悟,才是好事。
往后他家回了京城,也不算有这么一门拖后腿的亲戚了。
二则是梁氏怀孕,已经有两个月了,正是最孕吐的时候,大家都体恤她,便没叫她来帮忙包饺子。
还有贾敞,虽人到中年,大闺女都快发嫁了,但却依旧乐的跟头次当爹一般。
只有贾放很是纳闷:弟弟比他也小不了几岁,怎的到这会儿还能抱个小儿子小闺女来?
不过看着大儿子小儿子都有出息,他还欣慰一些——
孩子们都好才是真的好。
这便是说的第三件喜事:
璔哥儿正说亲了。
他比淼淼小了半岁,如今也过了乡试,正要说亲。
孟氏虽然早几年便已经开始寻摸儿媳的人选,到底最后还是贾放亲自说了事。
原来,他的老恩师,当年告老还乡的齐尚偶然机会又重新联系上了这位门生,书信来往之间,正说得家里有位外孙女儿合年纪,父亲乃是柳州通判,正是合适的。
虽说通判官职不大,但娶妻并不是完全看官职大小,贾放知道恩师举荐定然不差,便答应了试着说亲,且看两个小的如何。
如今正与她家沟通,但絮儿知道,这位很可能便是未来大嫂嫂了。
别的不说,只说母亲孟氏这个态度……
原先她家是不吃饺子的,如今竟学着北方包起饺子来,便有猫腻!
据她所知,准大嫂嫂老家便是辽东府上的人士,那地方偏北,自然是有吃饺子的习俗的。
正仔细想着近来发生的喜事,忽的前院有小厮欢喜的来报:
“二哥儿回来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