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家是梁老爷子、梁父梁母并梁小姐一块儿来的。
梁老爷子原任军械司司长,两年前因身体不适而致仕。他与沈时玉共事有些年头,同事关系还算融洽。
沈时玉虽是女流,但搂钱的本事,叫男人也心服口服的。因有她在,东南各司打条子申请款子并不很难。即便最终拨下来的款子被削减了,达不到预期,但有总比没有强。
有了款子,展开工作就容易多了。
军械司管着武器弹药的发放与修理,在军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是直属于展大帅的一个司。
展大帅善于纳谏,用人不拘一格,前提是,那人得有用。
梁老爷子自升任军械司司长,便安安稳稳地坐着这个位置。这跟他个人的能力有关系,跟沈时玉对他工作的支持也有关系——当然,这一点沈时玉并不否认,这是她的职责所在。但她也并未特别支持军械司,她对各司都是一视同仁的。
梁老爷子比沈时玉年长许多,公事之外,沈时玉向来以叔称之。
曾氏与展夫人对这位为东南立过功的老人也是颇为敬重,沈时玉起身相迎,她们也随之动作了。
梁老爷子在外头见着车,就知道展少帅也在,却没想到,展大夫人与展夫人也在。
原本聚在会客厅的人都在门口相迎,梁老爷子有些受宠若惊,同时,心里十分熨帖。
梁父梁母与梁小姐都被这阵仗惊了一下,随即反应过来,挨个问好打招呼。
梁父梁母宠爱女儿,原本觉着赵清珉这孩子还算周正,就是庶子的身份有些上不得台面,但女儿喜欢,他们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。如今,他们对赵清珉那些微的不满也都散去了。
庶子又如何?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。沈时玉明显对这个庶子也是上心的,否则,她只把亲女儿发嫁了,旁人也说不得什么。毕竟,梁家有意多留女儿两年,男人晚两年成婚,也不碍着什么。
沈时玉尚在,由她喝了媳妇茶与她去了,赵公馆分家,赵清珉再娶妻,这排场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了。
沈时玉将客人们都引进会客厅,寒暄两句,便继续方才的话题。
因赵清琬婚服的事儿已经议定,便不再多说,只转而问梁母:“不知梁小姐的嫁衣可在做了?”
梁母轻叹一声,愁道:“因事发突然,梁家没有准备,不知婚期定在几时,现做怕是来不及。”
沈时玉道:“我家雇了绣娘,如今却是用不着了。”
梁母奇道:“为何用不着?”赵小姐与展少帅的婚期原就定在二月,准备嫁衣的时间并不很充裕,竟是已经绣好了?赵公馆到底雇了多少个绣娘?八壹中文網
沈时玉端丽的面容上显出了几分得意来,展夫人见了,便接了话茬,将赵清琬的奇思妙想娓娓道来。
梁母一听,顿时拍案叫绝:“赵小姐此招甚妙!”
梁父与梁老爷子深有同感,梁小姐连连点头,看着赵清琬满心佩服:赵小姐好聪明哦。
虽然爷爷与爸妈想要多留她两年,未婚夫也想要再往上爬一爬,让她成婚时更体面,但她知道,赵公馆以沈时玉病重要求提前婚期,无论是未婚夫,还是爷爷跟爸妈,都不会拒绝的。
她作为晚辈,不会为此事忤逆一向疼爱她的长辈。作为未婚妻,她也不会为此事拒绝一心想让她过好日子的未婚夫。
她心里是有些遗憾的,婚期提前,意味着没有别致而完美的嫁衣,没有盛大而周密的婚仪。她从未想过,还可以穿着军装结婚!
中式嫁衣,西式婚纱,都不新鲜了,军装才是最独特的!
梁小姐激动地道:“我、我能不能也——”
展少帅微微蹙眉,不太开心地扫了她一眼。
梁小姐这是什么意思?按长幼顺序,她跟赵清明先成婚,她用了赵小姐的点子,等赵小姐跟他结婚的时候,不就成了拾人牙慧?
梁小姐话一出口,立时察觉不对,连忙道:“赵小姐,我——”我不是想抢你的风头。
她急着解释,赵清琬却点点头:“可以呀。”
“啊?”梁小姐微微一愣。
“我说,梁小姐若是愿意,也可以穿军装成婚。”赵清琬悠悠道,“我与少帅,打算在军中校场举办仪式。梁小姐与四哥也可以在那一日成婚。”
赵清琬这样安排,沈时玉没有意见。
展少帅心里又得意起来:我媳妇就是点子多。
梁家就更没有意见了,能跟少帅与少帅夫人同时举办仪式,这是何等的体面,他们原是想都不敢想的。
因展少帅在场却不曾驳了赵清琬的话,曾氏与展夫人自是不会反对。
事实上,在军中校场办结婚仪式,一对新人是独树一帜,两对新人就会营造出一种找对象娶媳妇并不难的错觉。若是有更多的新人同日成婚——
展夫人的这一设想,在沈时玉病重,其庶子赵清珉,嫡女赵清琬将在同一日与军中校场成婚的消息传出之后,有数对议定婚事的男女要求在那一日成婚。男方都在军中任职,无一例外。
赵清琬与展少帅的军装婚仪变成了集体婚礼,震惊了前来观礼的各兵镇要员。
这是后话。
现在,三家仍在商议婚期。
正月乃新年伊始,翻翻黄历,倒也有几个诸事皆宜的好日子,但都集中在下旬,不知道沈时玉的身体能否撑到那时。
梁老爷子斟酌片刻,提议道:“不若就定在初十。”
初十是官员们动笔开工的日子,往年这一日,除了节假之后添了几分慵懒,一时适应不过来之外,都是太太平平地度过了。
沈时玉轻轻颔首,转向展少帅,问道:“少帅以为呢?”
展少帅道:“此事随您定夺。”
沈时玉又看向曾氏与展夫人:“两位觉得呢?”
曾氏与展夫人俱是点头:“可以。”
“那就这样说定了。”沈时玉拍板道,“聘礼单子已在制了,明日便会送到梁家。”
梁家不曾推辞,直接应了,他家也得准备嫁妆。
曾氏道:“明日赵公馆送聘礼到梁家,后日展家便送聘礼到赵公馆。”